秋风拂过,遵义市习水县寨坝镇丁山坝区的千亩稻田翻起阵阵金浪。又是一年丰收时节,寨坝镇的稻谷垂首含笑、颗粒饱满,空气里弥漫着稻香与喜悦。
目光所及,遍野金黄。阳光洒落在沉甸甸的稻穗上,像为大地镀了一层金光。田间传来规律的机械轰鸣声——一台台收割机正稳健地穿梭于稻浪之间,取代了往日弯腰挥镰的身影。它们一边推进,一边完成收割、脱粒,转眼间,稻谷已尽数归仓。
“机器收得又快、又干净。”一位正在田边查看收成的农户笑着说,“一天能收几十亩,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。”机械化收割不仅大幅提高了效率,降低了劳动强度,也将稻谷损失降到了最低。正是这些“铁牛”的助力,让农民抢在天时之前,稳稳握住了今年的好收成。
丁山坝区是习水县面积最大的坝区,总面积2189亩。覆盖寨坝镇福星村、上坝村、条台村3个村14个村民组。近年来,在“公司+股份经济合作社+农户”的创新模式下,丁山坝区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种植,面积超过2100亩。这种模式有效地整合了各方资源,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,同时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。
坝区采取分片实施“稻+鱼”“稻+蔬菜”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。生态循环农业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,还增强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。既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,又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。
丰收,是土地的馈赠,也是人与技术合作的成果。一袋袋新米带着微湿的泥土气息和阳光的温度,承载着寨坝人勤劳与智慧的沉淀。这里的大米素以粒大饱满、米香浓郁而闻名,如今更因现代农业的赋能,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每一次丰收,既是对汗水的最好回答,也是迈向更美好生活的坚实脚步。在这片金色的田野上,希望与喜悦,正随稻香飘向更远的地方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柳
图片 吕豪
编辑 李杰
二审 陈颖
三审 唐正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