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:农机现代化赋能粮食稳产农民增收


天津:农机现代化赋能粮食稳产农民增收


(来源:当代农机)


金秋时节,天津市北辰区农机手霍熠正忙着检修无人机,为即将开始的跨区作业做准备。“夏收南下,秋收北上,活儿排得满当当,收入比光在本地干翻了一番。”天津市新鑫顺悦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霍熠笑着说。这仅是天津农机现代化服务粮食生产、带动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。


近年来,天津市立足都市型现代农业特点,以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为核心,在政策扶持、跨区作业、应急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。数据显示,天津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.47%,小麦、玉米、水稻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,机械化率超98%,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
政策引导,装备升级提速。天津用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,突出“优机优补”,重点向大马力、智能化、复式作业以及粮食烘干等短板领域倾斜。今年首次将农用无人机纳入补贴范围,推动高效植保普及。今年以来,共实施补贴资金9106万元,补贴机具1.668万台(套),受益农户4186户。


跨区作业,拓展增收渠道。天津多家农机合作社充分利用农机装备优势和时间差;天津市农业农村委也积极组织农机“走出去”。“三夏”期间,天津组织800余台联合收割机赴河南、江苏、安徽、山东、河北等省跨区作业,创收超4000万元。“三秋”跨区作业规模预计更大,增收有望突破亿元。宝坻、蓟州等地机手通过延长作业周期,显著提升了单机收益。“跨区作业让我们农机‘闲不住’,收入自然‘涨起来’。”天津滨海新区的天津旺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占海表示。


应急处突,筑牢安全防线。面对极端天气挑战,天津建立了覆盖全域的农机应急服务体系。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组建了40支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,储备水泵、履带式收割机等应急装备500余台(套)。在“8.19”宁河特大暴雨中,相关部门迅速调度宁河、宝坻7支应急队伍100余台水泵连夜排涝,有效解除了农田内涝,保障了秋粮生产。为此,天津还专项出台政策,对购置应急救灾所需机具单台给予最高8万元补贴,确保关键时刻“拉得出、用得上”。


强化保障,夯实发展基础。天津市持续优化农机管理服务,开展“送检下乡”,方便机手年检;依托“一卡通”精准高效兑付补贴资金;加强农忙季节田间执法检查,近三年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27起,为农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。


“我们将继续聚焦粮食生产关键环节,补短板强弱项,持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、作业水平和服务水平,特别是推动三大主粮全程机械化再上新台阶,为端稳‘津农精品’饭碗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贡献更大农机力量。”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农机处副处长杨志表示。


作者:农民日报·中国农网记者 林单丹